央廣網(wǎng)北京6月17日消息(記者 雷妍)為呼吁公眾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壞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6月16日,《健康生活方式與膽固醇管理聯(lián)合提示》(以下簡稱“聯(lián)合提示”)在京發(fā)布。
“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敝袊】荡龠M與教育協(xié)會自我健康管理分會主任委員賴建強提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的萬能藥、長效藥,也是出現(xiàn)健康問題時的‘后悔藥’!
聯(lián)合提示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健康傳播與促進專項基金與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xié)會自我健康管理分會、中國營養(yǎng)學會社區(qū)營養(yǎng)與健康管理分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齡傳播分會等機構共同編寫,從“壞膽固醇”的危害、科學管理體重、定期測血脂、改善膳食、科學運動、戒煙限酒和及時就診等七個方面發(fā)出提示,并進行了詳細解讀。
降低“壞膽固醇”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副院長李建平教授表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壞膽固醇”水平升高,會損傷血管,使得脂蛋白膽固醇顆粒沉積于血管壁,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質斑塊,其逐漸增大,將導致血管狹窄或斑塊破裂,從而引發(fā)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定期測血脂,從中青年開始
管理膽固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膽固醇水平,定期檢測血脂。建議年齡低于40歲的成年人每2~5年進行1次血脂四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檢測;4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至少進行1次血脂檢測。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相關疾病家族史等情況者,應根據(jù)個體化防治的需求進行血脂檢測。
控制能量攝入,科學管理體重
肥胖及超重人群心血管病風險增加。超重、肥胖者的能量攝入應低于身體能量消耗,以控制體重增長。通過減少每日食物總能量,改善飲食結構,增加身體活動,逐漸減少體重至理想狀態(tài)。維持健康體重,有利于血脂控制,管理膽固醇。
改善膳食結構,防患于未然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秘書長韓軍花提示公眾,應在血脂正常時就改善膳食結構,防患于未然。建議選擇新鮮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全谷物和魚類等食物;限制過高膽固醇攝入;用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應避免攝入反式脂肪(酸);限制過多鈉攝入(每日食鹽不超過5克)等。同時,適量增加富含膳食纖維、植物甾醇、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魔芋、燕麥、糙米、蕎麥米、紫米、堅果、魚類等,有助于膽固醇管理。
科學運動、戒煙限酒
“聯(lián)合提示”第五、六條強調了科學運動和戒煙限酒的重要性。
推薦成人每周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或等效的中等強度與高強度身體活動組合;對于因疾病或身體狀態(tài)等無法達到上述推薦活動量的成人,低于推薦量的中等或高強度身體活動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而無論吸煙年限長短,戒煙均可顯著改善血脂和整體健康。要做到不飲酒或限制飲酒,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尤其需要嚴格限制酒精攝入并警惕胰腺炎的發(fā)生。
同時,聯(lián)合提示第七條特意提醒血脂異常人群“及時就診,早干預,早受益”,在醫(yī)生指導下管理膽固醇。當生活方式干預不能達到降脂目標時,應遵醫(yī)囑進行藥物干預和治療,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理想水平,可使心腦血管健康長期獲益。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