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令觀眾“上頭”的,從來不是那些破綻百出、粗制濫造的作品,而是能真正引起情感共鳴、兼具藝術價值和故事價值的真誠之作。

近日,在某熱播短劇中出現(xiàn)“1胎99子”的劇情,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榜,引發(fā)網友關注。

短劇出現(xiàn)“1胎99子”劇情?

已下架!

近日,某熱播短劇中的情節(jié)引發(fā)熱議。

根據劇情,女主意外懷上“龍種”并在臨盆時出現(xiàn)超自然現(xiàn)象,最終誕下99個孩子,還出現(xiàn)把孩子摞起來、進宮面圣的獵奇畫面。這部短劇共68集。截至15日18:00,在短視頻平臺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4500萬。

據媒體報道,截至15日晚間,該短劇已在短視頻平臺下架。

主演、導演回應劇情離譜

由于情節(jié)過于離譜,該劇導演和主演也緊急在社交媒體發(fā)文與劇集“割席”。

6月15日,該短劇男主演王宇威直播回應稱“圍讀劇本時才看到這個情節(jié),確實很癲!彼硎,“不好意思癲到大家了,經紀人說一定會大爆,沒看本我就接了!

該劇導演則回應稱:拍的時候已經感覺癲狂了,有事找編劇,編劇寫的。

“總裁”“首富”“重生”“逆襲”……

不講邏輯的低俗微短劇頻出

人物設定浮夸的“總裁”“首富”,情節(jié)土味十足的“重生”“逆襲”,故事進展毫無邏輯可言,主打情緒“爽點”,一分鐘三個大爆點、每集一個極限的鉤子、一個小“爽點”之后馬上是一個大落差,讓人“上頭”。

業(yè)內人士張聰聰認為,短劇屬于即時充值享樂型,即“瓜子效應”。看短劇就像是嗑瓜子。嗑瓜子就是嗑一個瓜子吃一個仁?炊虅。褪强匆徊砍湟徊康腻X,就很直接。

《看丹觀察》梳理發(fā)現(xiàn),此前也有不少微短劇的離譜劇情被網友吐槽。

【“年輕霸總愛上保潔阿姨”劇情被吐槽】

此前,以“年輕霸總愛上保潔阿姨”為主要內容的中老年霸總短劇曾引發(fā)廣泛討論,“國產短劇已經瘋了”等話題登上熱搜,不少網友吐槽:現(xiàn)在國產短劇的劇情越來越“狗血”了。從相關數據上看,以中老年為題材的短劇,已經成為短視頻爽劇的一大賽道。

【“百億總裁愛上退休的我”硬控了老年人】

有媒體此前報道,一批專門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的微短劇走紅,“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劇情,被安排到了中老年人身上。但這些微短劇并非免費觀看,每到情節(jié)最關鍵時,平臺就會彈出收費提示。不少看“上頭”的中老年人不自覺地充了錢,甚至有人為了“追更”,一個月充值幾千元。

【反常劇情“撞飛”專業(yè)觀眾】

隨著微短劇的熱播,離譜劇情接二連三地上線。重大刑事案件中不見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身影;嚴重疾病能輕易被治好,不斷創(chuàng)造“醫(yī)學奇跡”;保安、外賣員、保潔員竟是“傳奇大佬”……這些違背法理、超乎常理的劇情,都是微短劇的吸睛利器和賣點。

然而,隨著微短劇劇情不斷沖破人類常識、認知,不少離譜劇情將專業(yè)觀眾“撞飛”,讓他們發(fā)出“如此離譜,還有沒有人管了”的驚呼。一旦有人將劇情當了真,相關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恐怕要遭遇職業(yè)“滑鐵盧”——律師要花大力氣給代理人重新普法、醫(yī)生要費盡口舌為病患解答病理常識,增加了工作難度,甚至讓好不容易推進的科普工作出現(xiàn)倒退的風險。

低俗微短劇曾被點名!

2024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針對“霸總”類微短劇發(fā)布管理提示:避免用寫實的外衣包裹荒誕不經的故事,損害企業(yè)家群體形象;主動設置議題講好中國企業(yè)家故事;加強對“霸總”微短劇的管理,壓縮數量、提升質量。

某微短劇拍攝現(xiàn)場(央廣網發(fā) 受訪者供圖)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還曾發(fā)布管理提示(加強微短劇片名審核),其核心要義是對微短劇片名出現(xiàn)的不良傾向進行及時糾偏,并在導向、體例、藝術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據了解,流量、利益成為部分微短劇制作和播出平臺敢于在片名方面走偏、打擦邊球的重要動因。對此,管理提示提出,“小程序類微短劇為刻意追求投流效果,片名問題尤為嚴重,必須嚴加整治!

微短劇創(chuàng)作不能“比誰更離譜”

不可否認,微短劇以其小體量、快節(jié)奏、強反轉等優(yōu)勢,滿足了部分觀眾碎片化的觀看需求,也為影視行業(yè)帶來了新的流量增長點。然而,隨著近年來微短劇的爆發(fā)式發(fā)展,一些作品逐漸偏離創(chuàng)作初心,有的刻意堆砌豪門爭斗、重生復仇、性別反轉等“狗血”橋段,劇情毫無邏輯可言;有的甚至挑戰(zhàn)常識與倫理底線,看著讓人犯尷尬,直呼“侮辱智商”。

本質上講,這種“比誰更離譜”的創(chuàng)作傾向,是平臺流量算法和商業(yè)模式共同催生的產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一些創(chuàng)作者為了短期內迅速吸引用戶注意力,不惜用夸張、獵奇、具有爭議性甚至無腦的劇情設定,來博取流量。這些低俗低智的作品,不僅有損影視作品本應具備的藝術價值,長期來看也會透支觀眾信任,加速市場疲態(tài)。

要知道,真正令觀眾“上頭”的,從來不是那些破綻百出、粗制濫造的作品,而是能真正引起情感共鳴、兼具藝術價值和故事價值的真誠之作。

為此,一方面相關部門要進一步規(guī)范微短劇的創(chuàng)作、生產、審核和發(fā)布流程,持續(xù)開展專項治理,從源頭遏制微短劇的野蠻生長。另一方面,平臺也要不斷優(yōu)化排播、算法推薦、分賬支持等機制,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創(chuàng)作者更需要意識到,創(chuàng)作的核心競爭力并非來自無底線地博眼球,唯有扎根現(xiàn)實、貼近生活,用真誠和耐心打磨內容,才能創(chuàng)作出既有流量又有口碑的優(yōu)質作品。

太惡俗了!

來源:央廣網綜合中國青年報、上游新聞、澎湃新聞、廣州日報等

本期編輯:蔡夢雨 關靈子

編輯:任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